徐復觀教授研究資料彙編--近人研究之論治學
徐復觀先生在其著作中,不乏自述其讀書的方法、治學態度與方法,如〈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和態度問題〉、〈兩篇難懂的文章〉、〈評訓詁學上的演繹法〉、〈由《尚書‧甘誓》〈洪範〉諸篇的考證看有關治學的方法和態度問題〉、〈由潘重規先生《紅樓夢的發端》略論學問的研究態度〉、〈有關周初若干史實之考證〉、〈答輔仁大學歷史學會問治古代思想史的方法書〉、〈我的若干斷想〉、〈中國思想史工作中的考據問題〉、〈治思想史的方法〉等等皆是。
近人以其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從他受到熊十力先生教誨的治學談起,有論其考據的觀點和方法的使用,有論其治學的態度或方法者,亦有論其治思想史的態度與方法者,茲就蒐集到的近人討論,略分數類概述於下:
一、熊十力先生的影響
二、讀書的態度與方法
三、治學態度與方法
四、考據
五、治思想史的態度與方法
結語
上列諸篇,杜維明先生〈徐復觀先生的人格風範〉係因錄音檔轉寫,與其它諸篇表達相較,略顯零散,名為「人格風範」,實乃涉及徐復觀的學習態度、學習歷持、學術的時代背景、文化儒學在歷史長河中對中日兩國的啟發與重要性以及他所追求的學問的核心精神等,看似有別,但殊途同歸,仍著重於討論徐復觀治學的方法與態度是息息相關的,也「認為治學的態度比治學的方法更重要」。
各篇的論述過程,亦都與唐耕省〈徐復觀論治中國思想史的方法〉[1],所說的「本打算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徐先生的主張,但寫來寫去,總不如徐先生自己的話明快有力,乾脆大段大段摘錄徐先生原話」[2]的作法,亦即引用徐復觀分散各篇著作的原文,作為論述的根據,從中可以歸納出徐復觀的治學幾項原則:1.讀一流書,2.讀原典前可以先蒐集與瞭解今人的研究,3.要重視摘抄的工夫,4.讀書要能消化不要死讀書,5.讀書需帶問題與目的。
徐復觀治學的基本態度是「敬」。他的治學方法,則包括:1.知人論世,在歷史中探求思想發展演變之迹;2.以歸納方法從全書中抽出結論、以抽象方法從結論中抽出基本概念,從這些基本概念去分析材料。
前賢的讀書、治學態度與方法,正是吾人用以參考、效法的藉資,或即徐復觀認為「讀中國的古典或研究中國古典中的某一問題時,要先可以收集到後人的研究,尤其是今人的有關研究要先看個明白,再細細去讀原典」的觀點,導之於前,抑不謀而合者。
[1]摘錄自網路,館藏幾個資料庫中還未查得出處。
[2]是篇提出「徐先生極不主張『懸空』地談方法問題」,歸納:1.徐復觀治學的態度,強調研究者必須有「敬」,尊重前人的思想,讓前人自己說話,而敬與忠是不可分的。2.治學者的基本素養,一是考證能力,一是思考能力;在考證的基礎上,闡發出前人的思想;多讀西方哲學著作,是思考力的培養。3.中西思想闡述之不同,西方的思想家,是辨為主,思辨本身必形成一邏輯的結構;中國思想家,系出自內外生活的體驗,因而具體性多於抽象性。最後歸結出「他的一切方法都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徐先生主張先認真研讀古人的文章、著作,從其文章、著作中總結出思想核心,這個核心必須是貫穿於研究對象全部思想的概括。然後以這個核心為基點,一步一步地理清他的思路,找出他的思想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