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創校初期,原本是沒有「校門」的,《第四屆畢業紀念冊》始出現「校門」,是用鵝卵石切成,上嵌「東海大學」四個字。據校園解說員社《東海校園建築步道》記載,「一直到1957年,東海大學才有『校門口』,但卻沒有所謂『門』的形式。」(見頁24)
第二期的校門,是為了配合路思義教堂的興建,而由陳其寬先生重新設計的,牆面與高塔全貼和路思義教堂一樣顏色的琉璃瓦,,據《東海校園建築步道》記載:「採不對稱的樣式,而為了對應前方12米道路,刻意將警衛室放置在入口左邊的牆面後方。從空中烏瞰校門入口左邊的高塔,呈現『十』字形狀,代表東海大學是一所基督教大學。」(見頁24~25)
第三期的校門,是為了配合中港拓寬而改建的,由詹耀文先生設計,1979年使用。
現今的校門外貌,是在第三期的基礎上,將右方的圍牆拆除,開闢成開放空間的廣場,提供校內外人士約會見面的場所;前臨中港路另闢「機慢車待轉區」,供機慢車二段式行走,依傍約農路左側鳳凰木闢人行道,實施人車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