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規範】

著作權聲明

1. 本網站所刊載之文字、圖像、版面設計等內容,其著作權均為東海大學所有,或已獲得著作權人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人授權使用,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其他智慧財產權法律之保護。
2. 本網站內容僅授權使用於個人、學術及非商業目的之用途,請妥善合理使用。
3. 如需使用本網站內容,請註明本網站名稱「東海大學圖書館特藏資料典藏系統」及網址(http://SC.lib.thu.edu.tw)。不得任意竄改或以歪曲、割裂等方式改變原作品。

調閱服務

1. 本網站未提供藏品影像者,如需調閱原件,煩請填寫「東海大學圖書館特藏資料調閱申請單」。
2. 調閱服務時間:每週一至週五08:00~11:30;13:30~16:30行政辦公服務時間,寒暑假、特殊節日等假日例外。

東海特藏
虛擬校史館 / 東海特藏 / 特藏文獻整理
東海大學圖書館特藏徐復觀先生贈書及手稿的整理 2017-09-18

東海大學圖書館特藏徐復觀先生贈書及手稿的整理

吳福助*

一、入藏緣起

徐復觀先生(1903-1982)是一位綜貫百家之學,而又對時代變局始終懷抱悲憤之心,苦心欲以言論匡救世俗的「通儒」[1]。他於1955至1969年間,執教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前後凡14年,擔任「中國思想史」、「文心雕龍」、「史記」等課程,並曾任系主任。由於他深愛東海大學,所以他的私人藏書在他逝世後,除了一千冊日文書籍捐贈給他晚年講學的香港中文大學外,其餘依遺囑全部捐贈給東海大學圖書館典藏,其中包括線裝古籍1594冊,精裝平裝書籍3120冊,還有一批罕為人知的手稿。

東海大學圖書館特藏室收藏的徐先生手稿,可分為兩類,再加上書籍的眉批,則為三類:

(一)論著原稿

徐先生已出版的學術論著,包括單篇論文和專書,都將原稿保存下來。原稿親筆書寫,塗改甚多,反覆修飾,可見作者每一種著作成稿過程,都是慘澹經營,十分艱辛的。這些原稿,裝在20幾個牛皮紙袋中,每袋一種,袋上標記著作名稱。其中還包括一些清稿,註明「清稿後又有少數改動」,以及部分該專題研究有關的簡報、複印、摘抄、札記等原始資料。未裝在袋中的原稿,也有數十篇,厚厚兩大疊。

(二)資料摘抄

徐先生〈我的讀書生活〉一文中,曾提到他讀書的方法之一是「摘抄」。他說:「一部重要的書,常是一面讀,一面做記號。記號做完了便摘抄。」他稱這種工作為「讀書的水磨工夫」,「可以幫助記憶,並便於提挈全書的內容,匯成為幾個重要的觀點。」

徐先生摘抄資料的範圍相當廣闊,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全漢文》、《文心雕龍》、《歷代詩話》、《程氏遺書》、《黃氏日抄》、《通鑑胡注表微》等書,以及標明經學、史學、學術思想史、禮樂、政治、性命、文學、美學、宗教、禪宗等類各種書籍的彙抄。或係先生自抄,或託人代抄而親自校閱,其中有些註明「研究資料第○號」,並蓋收藏私印。《史記》、《漢書》等摘抄稿前面還有很詳細的分類目錄。

(三)眉批札記

先生贈書中,眉批較多的已知有《四書》、郭慶藩《莊子集釋》、王先謙《荀子集解》、司馬遷《史記》、劉安《淮南子》、劉向《新序》、《說苑》、劉勰《文心雕龍》等數種。這些眉批圖書,以《史記》最為繁富,總字數凡有5萬餘字,筆者曾撰〈從《史記札記》看徐復觀先生的治學方法〉[2],加以探討。

上述手稿似乎是先生預見將會不朽,刻意要保留下來的。從這批資料,可以窺見先生著作的取材範圍、材料組織方法、思想形成過程、謀篇修辭技巧等等,是研究先生學術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其中「論著原稿」的價值尤高,因為「大匠不示人以璞」,絕大多數成名的學者作家,都不願意把塗塗抹抹,曝露自己「不成熟性」的原稿公諸於世,以免遭後人譏評。因而宋人買到唐代名家的幾張殘稿,都要珍若拱璧,當作「修辭學」的珍貴教材[3]。如今先生為我們留下全套他一生所有學術研究著作的相關手稿,一、二百年後,不將成為「連城之寶」嗎?筆者因而提出「深盼關心先生學術思想的朋友,及早利用這批手稿,加以深入研究」的呼籲[4]

二、整理概況

1.徐復觀先生贈書,1982年6月首批運抵基隆港海關。8月,梅可望校長指示在東海大學圖書館後進二樓成立紀念室,予以珍藏並展示。

2.1985年4月,紀念室遷至新建館舍的四樓特藏室。

3.1992年,圖書館特藏組謄錄徐先生《史記會註考證》(瀧川資言)眉批札記,提供中文系吳福助教授撰寫〈從《史記札記》看徐復觀先生的治學方法〉論文,提交東海大學舉辦「徐復觀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1992年6月25~27日)發表。

4.1997年12月,圖書館特藏組出版謝鶯興編著《東海校歌的原作者--徐復觀先生紀念專輯》,附錄〈徐復觀先生研究資料彙編〉[5]

5.1999年9月21日地震,善本書室與紀念室一起受到損害而拆除。徐復觀教授贈書精裝、平裝部分,移到特藏室中間區域,線裝書等文物移進善本書室,恆溫恆濕保護。

6.2005年3月,特藏組編輯〈徐復觀先生著作目錄〉,收入《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早期師長著作目錄彙編》[6],提供中文系舉辦「東海中文系五十年學術傳承研討會」(2005年10月29~30日)展覽。

7.2014年8月,黃皇男館長接任,指示進行「徐復觀教授紀念室」的恢復規劃。

8.2016年1月19日,流通組特藏室整理徐復觀教授贈送本校字畫一批連同清單,移交採編組進行編目建檔作業,於1月27日完成作業,共計72件[7]

9.2016年1月22日,「徐復觀教授紀念室」完成布置,提供就近查閱徐復觀、戴君仁、周法高、李田意、方師鐸教授等贈書。

10.2016年3月,王茂駿校長同意撥款,分別由中文系協助圖書館進行徐先生手稿的整理與掃描;圖書館進行地下閱覽室的密集書庫設置計劃,並撥用其中部份經費恢復紀念室。11月,紀念室重新設計完工[8]。12月,紀念室啟動展覽,分為「常態展」、「主題展」兩類。「常態展」,展示徐先生相關資料與文物。「主題展」,以三個月為一個檔期,第一檔《莊子》研究資料,第二檔《史記》研究資料,第三檔《文心雕龍》研究資料。

11.《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館藏文物選粹」專欄,第1期~15期(2016.1.15~2017.3.15),逐期標明「徐復觀先生手稿」,附錄圖版,由流通組謝鶯興執筆,分別介紹重要手稿內容,並藉以印證徐先生的治學理念。作者認為:「就館藏徐先生贈書之眉批觀之,他最用力於《四書》、《史記》、《莊子》、《文心雕龍》等四書。」

12.陳惠美、謝鶯興編著《館藏徐復觀教授贈線裝書目》,分別刊登於《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99~105期(2009.12.15~2010.6.15)、新169~171期(2015.10.15~2015.12.15)、《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1~18期(2016.1.15~2017.6.15)。全書預計2017年7月底完成圖版及索引編製,由東海大學圖書館正式出版。

13.謝鶯興〈再談東海線裝古籍來源--從吳福助老師捐贈徐復觀先生信件談起〉,刊登於《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4期(2016.4.15)。

14.陳姵穎〈徐復觀先生的治學方法〉[9],刊登於《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7期(2016.7.15)。

15.謝鶯興《徐復觀教授學行年表初編》,分別刊登於《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11~18期(2016.11.15~2017.6.15)。全書於2017年6月20日由東海大學圖書館正式出版。

16.近人對徐先生的研究,依研究主題略分為數類,由流通組謝鶯興執筆,進行「徐復觀研究資料彙編」的綜述,分別刊登於《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已發表:「著作專書之部」(第5期)、「近人評論專書之部」(第6期)、「近人研究之論治學」(第8期)、「徐復觀教授與近人學術討論綜述」(第9~10期)、「徐復觀先生的傳記資料彙編」(第14期)、「友朋弟子的追思」(第15~18期)。

17.2016年12月3日,圖書館與中文系在良鑑廳合辦「文學‧思想藝術--徐復觀先生論壇暨東海大學圖書館典藏徐復觀先生手稿整理計畫成果發表會」,並出版《東海大學圖書館典藏徐復觀先生手稿精選》。

18.2017年5月,東海大學圖書館成立「徐復觀教授紀念網站」編製,目前正在上傳資料及驗收中。(紀念網站可透過網路連結,任意進入瀏覽內容。唯為保護已上傳手稿與眉批等資料的獨特性,特別規畫為會員制,且限在館內的IP閱覽,登入後始得看到內容,但不得複製或列印,需要者可透過館際合作,取得限量的頁數。)

19.2017年5月15日,流通組建議館藏「徐復觀教授捐贈手稿」,由中文系提報申請參加文化部辦理「2017年臺灣世界記憶國家名錄」徵選活動。

三、未來展望

1.配合「紀念網站」的設立,圖書館仍將持續蒐集近人研究資料,整理捐贈的線裝書中的眉批,以及論著原稿,提供研究者使用。

2.徐先生贈書精裝、平裝書籍目錄,謹建議在圖書館網站「虛擬校史館」公布,提供學界研究徐先生藏書的來源,以及其治學途徑。

3.東海圖書館因為諸種特殊歷史因緣的巧妙湊合,特藏文獻數量龐大,種類繁多,成為臺灣公藏機構中罕見的特例。基於維護並傳承東海圖書館特藏文獻的文化價值,建構凸顯本校的學術特色,並提供國內外社會各界充分應用的需要,謹在此提出兩項建議:一是建議學校同意圖書館恢復「特藏組」組織[10],以便正常運作。特別是徐復觀教授贈書及手稿的整理,以及相關研究資料的彙編,研究網站的經營管理,需要很多專業人力持續進行。二是建議學校同意圖書館積極栽培專業人才,並編列一定整理研究經費,以便為「徐復觀教授學術講座」計劃的永續推行,提供全面而完善的「原始文獻」、「研究文獻」基礎。

(2017年6月20日寫於東海大學退休宿舍迎暾山房)

 


* 吳福助,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退休。

[1]「通儒」之說,見清潘耒〈日知錄序〉:「有通儒之學,有俗儒之學,學者將以明體適用也。綜貫百家,上下千載,詳考其得失之故,而斷之於心,筆之於書,朝章國典,民風土俗,元元本本,無不洞悉,其術足以匡時,其言足以救世,是謂通儒之學。」

[2]收入《徐復觀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編印,1992年12月,頁327-424。

[3]詳見張文治《古書修辭例》一書徵引,臺北:中華書局,1971年,臺3版。

[4]同上,頁345。又見吳福助〈母校圖書館珍藏徐復觀先生手稿〉,《東海校友》,1993年2月15日,第8版。

[5]該書列入「東海名人錄系列」第2種。

[6]該書由吳福助策劃主編,謝鶯興執行編輯,高于婷、張淑玲協助編輯。

[7]見〈東海大學圖書館大事記〉,《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2期,2016年2月15日,頁132。

[8]詳見黃皇男〈《徐復觀教授年表初編》序〉。

[9]陳姵穎,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

[10]參考吳福助〈《東海大學圖書館特藏文獻整理研究》讀記〉,《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12期,2016年12月15日。筆者認為東海大學圖書館有必要針對具有文化價值的珍稀文獻,逐步建立更為完善的捐贈、典藏、整理、利用制度,istanbul escort 一方面可以積極進行庫藏現有文獻的整理研究,一方面不妨努力徵求社會各界繼續踴躍捐贈,以便建構本校圖書典藏及學術研究的特色,並對歷史文化的傳承締造更多的貢獻。唯茲事體大,務要恢復原有「特藏組」正式編制,才能名正言順,便利推行相關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