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規範】

著作權聲明

1. 本網站所刊載之文字、圖像、版面設計等內容,其著作權均為東海大學所有,或已獲得著作權人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人授權使用,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其他智慧財產權法律之保護。
2. 本網站內容僅授權使用於個人、學術及非商業目的之用途,請妥善合理使用。
3. 如需使用本網站內容,請註明本網站名稱「東海大學圖書館特藏資料典藏系統」及網址(http://SC.lib.thu.edu.tw)。不得任意竄改或以歪曲、割裂等方式改變原作品。

調閱服務

1. 本網站未提供藏品影像者,如需調閱原件,煩請填寫「東海大學圖書館特藏資料調閱申請單」。
2. 調閱服務時間:每週一至週五08:00~11:30;13:30~16:30行政辦公服務時間,寒暑假、特殊節日等假日例外。

校史
40年校史--東海風--四十週年特刊 2021-08-03

前往東海風--四十週年特刊電子書

 

王亢沛:序,頁3

目錄,頁4

林載爵、張運宗、李元璋:四十年大事記,頁6

芳衛廉,文庭樹譯:我所欲見設於台灣之基督教大學的形態備忘錄,頁7

首任董事長--杭立武博士,頁9

「東海」校名的由來,頁10

陳錫恩博士,頁14

曾約農校長,頁20

四十年前的十一月二日,頁21

勞作制度,頁24

陳己香:蕭查理先生與東大勞作制度,頁25

文庭樹譯:拓荒者,頁26

賈爾信、朱有光與通才教育,頁30

生活公約,頁31

真理、良知與傳承--東風社,頁31

蔣夫人對本校創校周年紀念日賀詞,頁32

蕭查理撰,文庭澍譯,我如何推動勞作制度,頁33

吳德耀校長,頁37

校訓、校徽、校旗與校歌,頁42

胡適演講與學術日,頁42

第一屆畢業生的畢業感言,頁45

第一屆學術日,頁46

奧柏林學院與東海,頁46

木魚,頁47

畢律斯女士,頁50

《自覺》與榮推會,頁50

余光中與大度山,頁51

許達然的《含淚的微笑》,頁52

工作營,頁52

全校自修運動,頁55

路思義家族與東海,頁58

芳衛廉撰,文庭澍譯:教育的目的何在,頁59

台灣的第一個管風琴,頁62

東海的鳥類研究,頁62

中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東海大學分會,頁63

綜合社會科學討論班,頁63

亨德先生,頁66

柯安思女士,頁68

東海人的驕傲--謝茂昌與柯燕姬,頁70

非非社,頁70

陳兼善教授與魚類研究,頁72

司馬中原的《啼明鳥》,頁72

唐守謙代校長,頁74

清潔日,頁74

保釣運動,頁74

東海何去何從,頁75

謝明山校長,頁77

小人物見聞錄,頁77

夜間部,頁78

東海週,頁78

實習農牧場,頁81

未竟的探討,頁82

美哉吾校--校歌,頁84

夜宿大度山,頁84

東海學生的學以致用,頁86

東海的校門,頁87

梅可望校長,頁89

實習銀行,頁91

牟宗三先生,頁92

東海頌,頁92

東海大學校史,頁93.

動盪中的大儒--徐復觀先生,頁95

時報週,頁97

聯合報週,頁97

懷恩中學侵佔東海校地,頁98

李約瑟博士的信,頁100

火葬場遷建大度山,頁100

未完成的中正文化活動中心,頁102

鍾玲的「大度山寫意」,頁103

懷念曾約農校長,頁103

東海大學維護校園團結和諧方案,頁104

電鍍工廠專業區事件,頁106

學生自治與學生會選舉,頁108

東海學生與野百合運動,頁109

相思林事件之一,頁110

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頁111

阮大年校長,頁113

東海校友談評鑑母校,頁113

黃仁宇的歷史演講,頁114

相思林事件之二,頁115

張學良先生贈書,頁116

路思義教堂整修,頁118

德耀路,頁118

人文東海--首屆表演藝術月,頁119

王亢沛接任第六任校長,頁121

林載爵、張運宗、李元璋:四十年生活史,頁122

玉食東海,頁123

校門口兒的天堂,頁124

老王的排骨和飯票,頁124

別墅新食譜,頁126

風中翻飛的花朵--頭巾,頁127

素衣東海,頁128

廣夏東海,頁129

方舟上的日子,頁130

帳中春秋,頁130

大澡堂與小浴間,頁131

水龍頭與鎖,頁131

足下足下,頁32

夢土上,頁132

牛車路,頁133

公車日記,頁134

蔡媽媽,頁135

機車手札,頁136

方塊起舞,頁136

椅子風情,頁137

華燈東海,頁138

二十四橋明月,頁139

驪歌東海,頁140

絲竹東海,頁141

平安夜,頁142

東海風,頁143

羊群,頁143

孤獨城,頁144

夢谷,頁144

東海花園,頁145

古堡傳說,頁146

水塔故事,頁146

小球和大球,頁147

望斷天涯,頁148

回首甘蔗路,頁148

課餘記趣,頁149

約農路傳奇,頁150

郵局與信箱間,頁151

走!下山去!頁152

來!爬上來!頁153

東海傳奇,頁154(青翠草下無名塚,明月夜裡短丘崗;風吹雨襲樹影搖,夜黑人冷斷魂橋;守著月光守著你,有夢無夢皆可尋;啼明鳥中盡東海,東海園裡無啼明;慣看東海不覺然,一離校園便相思;校園點滴屬東海,故事相襲為傳奇)

文庭澍、張誼如:早年生活回憶,頁158

外文系謝培德教授,頁158

生物系歐保羅教授,頁161

解開東海松鼠之謎,頁165

社會系練馬可教授,頁166

歷史系祁樂同教授師母陳綺叔女士,頁170

音樂系羅芳華教授,頁172

鳥瞰東海,頁175

陳其寬教授口述,黃文興、林載爵整理:我的東海因緣,頁176

緣起,頁178

校園描繪,頁178

景觀規劃,頁181

教堂設計,頁184

教堂施工,頁186

緣未了,頁188

張志遠整理:為上帝造房子的人--專訪光源營造廠吳艮宗先生,頁189

與東海初次接觸,頁190

教堂開工,頁190

架構模板與紮鋼筋,頁191

混凝土的配比,頁192

教堂曲面,頁192

沈重的精神壓力,頁194

拆除模板架構,頁194

鋁門窗、琉璃瓦,頁194

教堂落成,頁195

離開東海,頁195

漢寶德教授口述,文庭樹整理:我與東海建築系,頁196

提包建築師,頁196

課程重新安排,頁197

評圖制度,頁197

改五年制的爭論,頁197

系際合作,頁198

傳統建築的研究,頁198

東海校園的建築,頁198

離開東海,頁199

漢寶德:東海建築系的目標,頁199

黃文興:人文、天成、大度景--東海大學校園巡禮,頁200

歷史篇,頁202

東海大學的故事,頁202

東海大學的地理背景,頁203

設計篇,頁204

貝聿銘與聯董會的淵源,頁204

校園景觀的接生者--陳其寬與張肇康,頁205

欣賞篇,頁207

看「生活即教育」的創校教育精神,頁208(從校址的選擇看,從校舍的配置看)

看景觀規畫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頁209(從親切、人性的空間看,從教堂的選址看、從文理大道的借景看、從體育館的設計看、從對自然環境的尊重看)

看建築空間的佈局,頁210

看建築特色,頁210(鋼筋混凝土的薄殼建築、建築模矩、建材、牆、台基、漏牆、院落與路面的鋪砌)

看校園景觀的變遷,頁216(從建築結構的風格看、從校園的發展軸線看)

看植栽,頁217(道路空間、具視覺開放性、及較大面積平坦地面的空間)

看夜晚的風情,頁218(路思義教堂、文理大道、舊圖書館、行政大樓)

巡禮篇,頁220(校門口、約農路、體育館、臨時禮堂、男女生宿舍、行政中心、舊圖書館、文理大道--空間理念形成的根源、「虛實」、「鬆緊」的空間韻律感、文理大道的景觀、文理大道的風情、學院區--學院區的空間配置、學院台基的故事、迴廊、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工學院古榕樹歷史誌、校友鐘樓、新圖書館、藝術中心、路思義教堂--路思義教堂的影響、欣賞路思義教堂的幾種方法、設計施工過程簡述、看座落的位置、建築特色、畢律斯鐘樓、奧柏林中心、陽光草坪)

文庭澍:東海的赤腹松鼠,頁249

黃朝洲:東海校園常見鳥類,頁250

白頭翁,頁251

麻雀,頁253

珠頸斑鳩,頁253

紅鳩,頁253

洋燕,頁254

大捲尾(烏秋),頁255

家燕,頁255

灰頭鷦鶯,頁256

赤腰燕,頁257

小雲雀,頁257

綠繡眼,頁258

褐頭鷦鶯,頁259

粉紅鸚嘴,頁259

斑文鳥,頁260

白頭錦鴝(白頭扇尾鶯),頁261

錦鴝(棕扇尾鶯),頁261

黑枕藍鶲,頁263

翠鳥(魚狗),頁265

虎鶇,頁265

藍磯鶇,頁265

紅尾伯勞,頁266

台灣畫眉,頁267

白鶺鴒,頁267

樹鵲,頁268

白膓秧雞,頁269

灰面鷲,頁269

黃頭鷺,頁271

小白鷺,頁271 

出版者/東海大學
發行人/王亢沛
總編輯/特刊編輯委員會
電子書設計/東海大學圖書館 江維信、李光臨、陳天佑、
出版日期/ 84年11月1日
電子書出版日期/ 2017年
因舊版FLASH已不支援,2021年7月21日數位服務組重作

相關檔案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