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ulation】

Copyright

1. All images, texts, layout designs, and material provided by this website are copyrighted of Tunghai University or authorized for use by the original copyright holders or oth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These materials are protected by the Copyright Law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2. Materials of this website are only authorized for personal, academic and non-commercial purposes. Please using these material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fair use”.
3. When using materials from this website, one must state the name of the website “Tunghai University Library Special Collections and Archives”along with its URL (http://SC.lib.thu.edu.tw). No content or format can be distorted, fragmented, altered, or modified.

Special Collections Request Service

1. If you need to access the material which doesn’t provided on this website, please fill out “http://www.lib.thu.edu.tw/ct.asp?xItem=4624&ctNode=1101&mp=1)”, and submit to library 1F circulation desk, or you can send this form to olshie@thu.edu.tw or magic@thu.edu.tw.
2. Service Hours: Monday through Friday, 08:00~11:30; 13:30~16:30. Except for winter vacation, summer vacation, special holiday.

東海特藏
Digital Archives / THU Special Collections /
吳福助撰〈梁容若〈純石山小詠〉考釋〉 2017-08-24

梁容若〈純石山小詠〉考釋

吳福助*

【作者生平】

梁容若(1904.7.8~1997.5.18),字子美,河北省行唐縣滋南鎮人。出生於清末書香門第,自幼熟讀《四書》、《五經》。1913年,入縣立第一小學。1918年,入河北正定縣立中學。1922年,入北京高等師範國文系,由於該系名師雲集,從而奠定深厚的國學基礎。1923年,因錢玄同、黎錦熙提倡國語運動,與同系同學合作創辦《注音兒童週報》。

1927年,北京師大畢業後,北伐戰起,因青年從軍潮流,前往綏遠,加入國民革命軍左路總指揮軍隊,任政治教官。1928年,國民革命軍攻克北京,北伐統一完成,任國民黨北平市黨部秘書。

1931年,返回河北省,任教保定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及河北大學。後經錢玄同推薦,赴濟南,主持山東省立民眾教育館研究實驗部,並主編《民眾週刊》,辦理民眾教育班,投入民眾教育工作。1934年,任河北省教育廳編審處主任兼秘書、督學主任。

1936年,因公費資助,考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大學院,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並翻譯岡田正之《日本漢文學史》、青木正兒《中國文學對日本文學的影響》。

1938年,回國後,在北平數所大學任教。1945年,赴綏遠任傅作義將軍參謀,參加抗日戰爭,勝利後任綏遠省政府主任秘書,協助接收淪陷區工作。

1948年,因魏建功邀請,來臺北籌辦《國語日報》,歷任該報總編輯、常務委員、副社長,並創刊《古今文選》、《書和人》專刊。

1958年,因戴君仁推薦,任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1961-1964學年度兼系主任,講授「國學概論」、「歷代文選」、「中國文學史」課程。1970年,屆齡退休。1971年,赴靜宜女子文理學院中文系兼課,並主編《書和人》。

1974年,因女兒梁華、女婿鄭竹園之邀,移居美國印第安那州。1981年,回中國大陸探親,母校北京師範大學禮聘為客座教授。1983年,因眼疾返美。

1986年,獨子梁一成在美國車禍逝世。1996年,結縭60餘年夫人傅靜如辭世。痛失愛子及良伴,眼疾加劇,悲痛逾恆。1997年,在美辭世,享壽94歲[1]

【內容提要】

梁容若先生專職任教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前後凡有12年,任教期間配住校園內東海路20號教職員宿舍,由於該屋旁邊有三棵綠蔭扶疏的苦楝樹,取名「芳楝園」,撰有〈苦楝〉一文詳記之[2]

民國59年(1970)7月,梁先生67歲,屆齡退休,遷到東海路124號退休宿舍居住,與顧敦鍒文學院長、物理系朱應詵教授、生物系陳兼善教授等幾位退休老友為鄰。居住4年後,再移居美國,與兒女團聚。

梁先生當年堅辭臺北國語日報及臺灣師範大學職務,應聘前來東海大學任教,主要原因是嚮往東海大學校園遠離塵囂的寧靜環境,可以自由地讀書研究,專心從事著述,閒暇尤其適宜運動散步,栽花種樹,怡情養生。他在〈大度山上〉[3]一文說:「歷史上有許多大學者,是在山裏完成他的研究和著作。」又:「從唐、宋以來,有不少書院,建立在山坡上。這些書院,都曾經孕育過大量人才,在文化史上放出萬丈光芒。」又:「東海大學選擇大度山作校址,我想一定有很深的用意。這裏離開了都市,卻眼睜睜地可以看到都市。市區的煙雲霧樹,萬家燈火,都清楚地收到眼簾。在這裏宜於讀書深思。可以稍微超脫一點想,卻不容易脫離現實,過於想入非非。這環境可以玩味征服自然,也教人理解自然,適應自然,更便於欣賞或歌詠自然。」又:「我希望大肚山肚量大,包羅豐富,也希望它有尺度,有法度,亭臺樓閣,飛潛動植,都能夠從容中度。人莊嚴了山,山也化育了人。說到我個人呢,並不曾辛苦鍊丹,等著白晝飛昇;也不冥想八寶樓臺,會彈指莊嚴。我只想體驗一下,手腦並用,抱甕灌園,和徵文考獻有一脈相通。」梁先生居住東海校園前後16年期間,教學之餘,全力投入學術研究,出版有《文史叢論》、《國語與國文》、《文學十家傳》、《中國文學史研究》、《大度山雜話》、《作家與作品》、《南海隨筆》、《現代日本漢學研究概觀》8本專書,另外在學報、報紙、雜誌上發表有170多篇論文,其中有不少是退休後整理發表的。這批學術著作種類豐富,體大思精,創見甚豐,數量尤其龐大可觀,充分體現了梁先生到校之初決心從事著述的理想,由此可以看出他孜孜不倦、堅毅果敢的治學精神。

東海大學是美國基督教聯合董事會在臺灣創辦的小型大學。創校之初的理想,不僅是承續過去中國大陸13所教會大學的優良傳統,還要建立一個富有創造性的新學府,以便對臺灣的高等教育有所貢獻。創校之初,為便於讓全校師生相處無間地切磋學問,使全校凝聚成為一個大家庭式的具有高度水準的學術研究園地,因而規定教師必須專任,教師和學生都由學校配給宿舍,一律居住校園裡面。後來為了讓教師能夠專心一意奉獻學校,還特別興建了一批退休宿舍,以便安排屆齡退休的教師畢生駐校,繼續共同參與創建東海學術特質的教育大業。上述這種臺灣罕有的優惠專任教師的制度,是梁先生屆齡退休後,得以配借退休宿舍,繼續留住校園的背景。

〈純石山小詠〉是梁先生遷居退休宿舍後,經營庭園之餘,隨興書寫懷抱的作品。筆者所擁有為梁先生親筆書寫寄送友人的手稿影印本[4]。這七首五絕組詩,內容清新豐富,語言曉暢自然,充分表現了作者屆齡退休後,繼續留住東海校園,實踐一手「抱甕灌園」,一手「徵文考獻」的人生理想的欣喜之情,以及悠然自得的山居樂趣。特別是科學地觀察大肚山台地地層結構及土壤特質,把眾人輕忽且又最不起眼的礫石,描寫得形象鮮活細膩,饒有奇趣。整組詩充滿創造性思維,境界不凡,藝術成就很高。

梁先生親手堆疊的純石小山,巍然獨立,走在路邊就可以明顯看到。它是東海校園首件以在地礫石作為庭園造景素材的景觀。這組古詩也是東海校園文學中首見歌詠礫石的作品。可惜的是梁先生離開校園後,接續居住的人把這座石山剷平掩埋,如今現場已是雜草叢生,恍如春夢一場,了無痕跡可尋了。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退休

[1]以上參考:(1)方祖燊〈國語日報創辦人之一:文學家梁容若教授〉,《國語日報》「書和人」第872、873期,1999年3月27日、4月10日。(2)王天昌〈梁容若先生的學術生涯〉,收入東海大學中文系編《緬懷與傳承--東海中文系五十年學術傳承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12月。(3)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4)陳正茂〈梁容若小傳〉,www.history.com.tw/pe/11/11100902.htm。又梁先生著作詳目參見吳福助主編、謝鶯興執行編輯《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早期師長著作目錄彙編》,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年。

[2]見《東海文學》創刊號,1960年6月。

[3]見《文星雜誌》第1卷5期。收入梁容若《坦白與說謊》,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53年12月初版,1983年6月新7版。

[4]梁老師遷居退休宿舍,曾請我幫忙整理他的藏書。這份手稿影本是他送給我的。

Files

Download